梁鐵匠的“白鐵”人生

鄭培波
      認識梁鐵匠,是在日照市嵐山區(qū)巨峰鎮(zhèn)的大集上。那年農(nóng)歷臘月十二,我到巨峰采訪,正巧趕上這里大集,就順便到集上轉(zhuǎn)了轉(zhuǎn)。
雖說還不算是年集,但也臨近年關,人頭攢動,人聲鼎沸,熱鬧異常。集上賣衣服布料的、賣蔬菜水果的、賣雞鴨魚肉的、賣年畫的、賣日用品的……琳瑯滿目,一應俱全,令人眼花繚亂。忽然,我被一陣曾經(jīng)熟悉的敲打聲所吸引,順著叮叮當當?shù)那么蚵,看到一位年逾花甲的鐵匠師傅正在給一個老鄉(xiāng)換鍋底,他就是梁鐵匠。
      梁鐵匠名叫梁日培,今年66歲,是巨峰鎮(zhèn)郭家莊子村農(nóng)民。梁日培的打白鐵手藝是祖?zhèn)鞯,?8歲就跟著爺爺學打白鐵,至今已經(jīng)干48個年頭,一身打白鐵的手藝堪稱爐火純青。
      對于現(xiàn)代的許多年輕人來說,“打白鐵”可謂是個陌生的詞匯。但對于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之前出生的人們來說,倒是特別熟悉。梁師傅說,“打白鐵其實就是鈑金工。過去,普通家庭的生活生產(chǎn)用具,如挑水桶、燒水快壺、抄子、洗衣盆、水舀子、煙筒等等,許多都是白鐵手工制作的。那時人們水桶壞了、舀子掉個鉚釘、燒水用的白鐵壺漏了,就請白鐵匠修修或敲個底換上再用,哪像現(xiàn)在壞了一扔了事,所以那些年這個行當很吃香!
      打白鐵的工具很簡單,尺子,鉗子,剪子,槌子,砧子而已。白鐵活不同,工藝也不盡相同,如量尺劃線、剪切修型、折彎扣邊、彎曲成型、敲口收邊、捶打鉚合、焊接等等,但每道工序都不馬虎!罢嬲简灠阻F匠手藝的是敲打和勾縫。打白鐵全靠敲打成型,接口部分,都是手工折壓,敲得不好,不結(jié)實;打得不勻,不好看;敲得好的,經(jīng)久耐用,而且不起殼,不漏水。至于勾縫,比如用白鐵做的燒水壺的內(nèi)外兩側(cè)都要雙邊勾縫,純粹是手工活,如果勾縫勾得好,不用焊接卻滴水不漏!绷簬煾抵钢鴶偳耙慌潘虻臒靿刈孕诺卣f著。
      “大旱之年餓不死手藝人!”梁師傅臉上略帶自豪地介紹著他打白鐵的經(jīng)歷。
      1963年,19歲的他想去當兵,可他從舊社會過來、嘗到有手藝甜頭的爺爺卻無論如何不讓去,而是要他專心學“手藝”。 因為有這門手藝,1965年人民公社那會兒,整勞力干一天活掙10個工分(一個工當時一般值兩毛錢),他卻能多掙5厘工。后來單干了,他也成家了,因為自己的父親也干白鐵,80年代初,聽說漁民用白鐵很多,他便帶著自己的老婆孩子離開老家來到濤雒棧子村開了個打白鐵的門市,由于手藝好,當?shù)氐臐O民都來找老梁干活,十里八鄉(xiāng)的街坊鄰居家里的鍋底壞了、水桶漏了也愛找老梁修。
      談起打白鐵的收入,老梁開始很自豪,后來變得一臉無奈:“過去,我的門市每年就能掙七、八千塊。從80年代、90年代,一直到這幾年,物價不知翻了多少翻,這個數(shù)卻一直變動不大。到2004年,這點收入實在養(yǎng)活不了老婆孩子了,我們便又舉家搬回了老家,這樣可以要點地種點糧食!崩狭河种钢噜彽囊粋賣日用品的攤位說,“在過去當?shù)夭簧偃丝看虬阻F為生。現(xiàn)如今,都興用塑料、玻璃、陶瓷和不銹鋼制品,鐵制品用的少了,打白鐵的生意也遠不如從前了,靠打白鐵已不能維持生計,不少手藝人選擇了轉(zhuǎn)行。就說我們巨峰集吧,前幾年有將近10個打白鐵的攤位,如今只有3個了。”
      “這門手藝現(xiàn)在也就能養(yǎng)家糊口,沒有大的前途!睂τ谶@門手藝的傳承問題,老梁看不出絲毫遺憾。他說,自己三個出了嫁的女兒都不學,家里的晚輩也沒有一個喜歡這門手藝的。他以前共收過4個徒弟,有3個早就轉(zhuǎn)行了,現(xiàn)在只有1個還在堅持干。問起梁師傅打算干到什么時候時,他吸了一口香煙笑著說:“走一步看一步吧,拿不動錘子再說,估計再干十年沒問題!”。打白鐵打了快50個年頭的老梁看上去精神灼爍,身體硬朗。
      “現(xiàn)在,除農(nóng)忙時節(jié),只要有空,我就打白鐵。平常就憑這點本事,趕趕集、串串村為鄉(xiāng)親們修修補補掙幾塊錢,有時也在家里打點快壺、煙筒、抄子之類的成品拿到集上賣,每月下來也能掙個三百、五百的,家里平常的零花夠了,強起蹲墻根!”從老梁的話語中,我聽出了他對這門手藝的情有獨鐘。
(作者為集團黨委副書記、工會主席,《興業(yè)之窗》總編)